航天
航空
核工业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
综合
可靠性
仪器仪表
自动化
电子元器件
电容器、LC滤波器 电阻器、电位器 PCB电路板 真空电子器件 连接器 二极管、晶体管半导体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LED系列产品 光电器件 光学材料与光电元器件 继电器 电感元件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频率控制和频率选择元件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电子材料 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发射和传输设备 其它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热学量传感器 物位测量系列 声学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电学量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力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光学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尺度传感器 磁学量传感器 其它传感器
电工器材
电线、电缆 开关电线 插头、插座 电动机 绝缘材料 低压电器 高压电器 防雷及电涌保护器 室内外照明设备 便携式照明设备 灯泡、灯座、整流器 其他
电源
EPS消防应急电源 UPS不间断电源 稳压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池 其它电源产品
通用机械
轴承 密封件 紧固件、连接件 弹簧 泵及真空设备 阀门 齿轮、蜗杆、链传动件 减速箱 气动元件 液压元件 过滤件 工业皮带 清洗、清理设备 制冷设备 电热设备 涂装设备 仓储设备 干燥设备 混合设备 其它未分类
行业设备
机床 机床配附件 塑料机械 包装设备 电焊、切割设备 印刷设备 环保设备 焊接材料与附件 电子产品制造设备 化工设备 铸造及热处理设备 冶炼设备 橡胶机械 玻璃加工设备 试验机 储运设备 过滤设备 空气净化装置 检测设备 安全、防护、消防设备 其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船舶工业 » 船舶技术产品

九家航企亏损117亿元 三部委商讨“救市”措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布日期:2012-10-03 14:37
     消息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就航运企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危机、需要国家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和评估结果将于6月底上报国务院。航运业人士指

     消息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就航运企业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危机、需要国家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和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和评估结果将于6月底上报国务院。航运业人士指出,我国航企的营业税和船员所得税高于国际惯例,造成我国航企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持续的航运危机或将给航运业税负改革带来转机。(点击查看>>>港口水运板块行情)

  亏损 9家航企亏损117亿元

  航运企业2011年的业绩可谓“惨不忍睹”。截至4月8日,A股市场航运板块共9家上市公司发布2011年年报,统计显示,9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负117亿元,相比2010年的132.5亿元,同比下降188%。其中,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远洋2011年净利润亏损104亿元,同比下降271%,创下A股市场最大亏损。中海集运去年亏损27.4亿元,相比2010年的42亿元,同比下降165%。我国内河规模最大的干散货运输企业长航凤凰的业绩预告也显示,2011年该公司净利润亏损8.7亿元。

  9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43.3亿元,而2010年为209.4亿元,其中中国远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50.1亿元,相比2010年的111.3亿元,同比下降144.9%;中海集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22.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4.9亿元,同比下降141.1%。

  资金结构完善和经营管理条件好的大型航运企业亏损尚且如此严重,更何况那些抵御风险弱的中小航企。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应杰表示,去年大多数航企都在亏损,只是亏多亏少的区别。

  “2011年小企业的亏损面不会比大企业少,因为小企业的承受能力有限,它的资金实力和现金流较弱,抵御风险能力弱。”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向记者表示,小型航企今年经营也将非常困难,而困难程度取决于老旧船的拆解量和运价回升情况。据了解,面对现金流断裂的考验,很多航企开始拆船卖铁。

  而航运企业的亏损仍在继续。今年2月份,BDI(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曾报收648点。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表示,由于成本上升,现在BDI的1000点才相当于2000年的660点。今年一季度BDI平均800多点,远远低于1700点的盈亏点。

  缘由灾难性的运力过剩

  需求方面并不是导致航运低迷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1年世界散货的海运需求增长5%,其中进口铁矿石6.8亿吨创历史新高,增长11%;2011年沿海运输增长14%,煤炭运输增长19%。

  造成当前航运低迷的主要原因是运力过剩。何应杰认为,今年运力过剩的局面依然严峻,全球运力的增长仍然在10%以上,而需求的增长在5%左右,今年仍然会有1000多艘船舶下水,而且单船平均载重越来越大,这些都将加剧运力过剩局面。

  “2011年航运供给增长15%,航运业现在面临灾难性过剩,企业恢复到保本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贾大山表示,目前有大概9000万载重吨的运力过剩,2012年船舶订单与船队规模之比在35%左右,虽然比2011年的50%多有所下降,但是仍远远超出10%的合理水平。

  “当然,还有来自金融机构的运价期货炒作。”张守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运力过剩、恶性竞争以及市场的担忧使得航运企业的日子陷入泥潭。运力过剩的直接后果是恶性竞争。张守国说,假如某条航线的20吨散货船运费成本是2万美元/天,而有的航企以4000美元/天的价格接货,这个价格不要说进行船舶的折旧还贷,就连港口使用费、船员工资、燃油费这些硬性成本都不够支持。“而单这部分价格就达到1万多美元。目前普遍情况是收入不足1万美元/天。”

  张守国表示,运力过剩的情况短时间内不会改善,今年航运业仍然比较困难,谈不上好转,但是也应该不会更恶劣,“因为运价太低,有些航企已经停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价格回归。

  另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航运业是高度国际化的行业,相比于外国航企,我国航企背负着更重的税负,这使得国内航企在与国外航企竞争中处于劣势。

  对策三部委讨论如何救治

  面对航运业当前的危机,相关部委也积极行动起来。据记者了解,3月份由国资委牵头,召开了20家中央货主与3家中央航运企业的座谈会,会议主要是倡导“国货国运”,呼吁国内大的货主在进口货物时争取货物运输权,并用中国航企来运输货物。业内人士表示,“国货国运”很难实现,因为像铁矿石的运输权被三大矿山所控制,国内钢厂就是想用国内航企运输货物也是有心无力。

  在“国货国运”几乎成为空谈后,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研究,航运业国家“救市”的政策或将出台。“出台这种政策需要慎重研究,包括航运业当前的困难程度,目前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都在组织各自的专家进行研究。”张守国表示。

  贾大山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交通部希望中国航企能够获得与国际航企同等的税收和融资政策,研究结果估计最迟6月底上报国务院。”

  “不能说是需要国家救市,只能说我国的航运业目前处于一个歧视的环境,应该与国际接轨,减免航企所得税和船员所得税、资产处置税,我们希望保护航运业,而不是要救某个企业。”贾大山认为,针对当前的航运形势,政府应该做三方面的工作:税收政策方面的平等待遇、融资政策的优惠和考虑产业链安全。

  张守国表示,很多国家规定,当船员在境外工作、不靠本国港口6个月以上免征个人所得税,6个月以内减收个人所得税。我国的船员所得税只是在起征点上有优惠(起征点为4800元),去年国家提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但是船员所得税起征点并未发生变化。另外,“船员主要是在境外消费,并没有享受国内的公共服务,其他行业与航运业没有可比性。”

  营业税和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范畴。张守国说,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航运业都不征流转税,只征企业所得税,我国是既征流转税又征企业所得税,“单从企业所得税而言就高于发达国家,更何况又征收了流转税,”所得税是以盈利为基数,流转税是以营业额为基数,流转税的基数要远远大于所得税的基数,而在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航运企业的税负更重了。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认为对航运企业就不应征收流转税。并且所得税应该降低,国际上是17%、20%的税率,而我国是25%,并且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是用吨税代替所得税,这样一来税率比原来的17%还要低。”张守国称。

  “如果按国际上通用的吨税计法,我国航企大致可以省掉四分之三的税负。”贾大山表示,如果按照目前的税制,中国的航企可能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继续在国内经营,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陆续死掉;另一种是出逃,到避税天堂去注册公司,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我国航运发展的空洞化。

  在融资政策方面,贾大山认为,我国航运企业的造船成本与国际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应该与国际对等;另外,应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发展船队、技术创新和推动节能减排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还应考虑到产业链的安全,“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来钢铁行业和铁矿石行业都应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但是2011年铁矿石价格创历史新高,而我国钢企去年70%的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贾大山说。

  针对航运业在税负方面的建议,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表示,目前我国对一个行业进行税收优惠的情况很少见。参与航运业“救市”研究的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交通部提出的建议主要是从国际对比上讲,认为要在税负方面进行调整,“国际上讲公平,国内也要讲公平,我们也要从国内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国内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也很多,对航运在税收政策方面的改变是需要评估和研究的”。

  ---------------------------------------

  【产业动态】

  全球航运市场跌入周期性低谷

  从1624点到647点,短短一个月(1月3日至2月3日),代表干散货运景气状况的BDI(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急转直下,创下1986年以来的新低。全球航运市场跌入周期性低谷。

  A股市场上,2011年前三季度亏损公司排行前十名中,航运业就有4家:中国远洋(601919. S H)、中海集运(601866.SH)、长航油运(600087.SH)和长航凤凰(000520. S Z),亏损额分别为47.77亿元、15.82亿元、5.38亿元和4.39亿元。

  业界人士推测,中远集团旗下的中国远洋全年或亏58亿元,可能会成为2011年A股“亏损王”。

  航运业的惨淡情景同时也令中国造船业苦不堪言。继2010年登上全球首位后,201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继续位列世界第一。不过这样的消息并没有令业界兴奋多久,由于新增订单量持续下滑,甚至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消化完现有的订单后,不少船厂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

  风云诡谲的航运市场正如变化莫测的海洋气象,令人难以捉摸,但这却是投资者的乐园,冒险者的游乐场。是缩减运力、减轻负担?还是备足物资、待市场好转时大干一场?在行业周期不断探底之时,每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航运巨轮赌盘

  马士基的大船战略就碰到了这样的两难选择。

  近日,有消息称马士基将放弃再次购买10艘1.8万T E U(标准集装箱)巨轮的计划。业内人士认为,马士基此举可能是出于价格谈判的考虑,也有可能是出于对未来航运业市场的判断:2012年伊始,马士基航运换帅,对巨轮计划持怀疑态度的施索仁接替柯林的职务,出任马士基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士基在超大型集装箱船上的“狂飙突进”似乎有所松动。

  不过,在航运业的后危机时代,扩张运力是许多大型航运公司的选择。基于对未来市场回暖的预计,希望抢占恢复期的市场先机,航运企业纷纷在“冬季”备足粮草。

  2011年10月,中海集运即称看好2013年航运市场,宣布将购买8艘1万TEU船,同时也对另外4艘1万TEU船具有选择权,这些船舶将分别在2013和2014年交付;海航集团宣布顺利完成10.5亿美元交易,将GESEACO(世界第五大集装箱租赁公司)收入囊中,加强其集装箱运输的实力;同时,中国远洋一位内部人士称,中远正在造1.3万TEU集装箱船。

  对于大船竞争时代日益来临的判断,可能是航运企业纷纷豪掷巨资的重要原因。“大船竞争的趋势不可避免,大型船舶的高端化、节能环保性等优势被普遍看好。一条20万吨的船与10万吨的船人员配置是一样的,但是能够运送的货物更多,效益更好。”航运专家陈弋告诉《英才》记者。

  不过业内专家对航运企业冒进扩张运力颇为诟病。“运力过剩是现在最头疼的问题”,陈弋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的是需求下降,而这次的运力过剩,更难以解决。大船是未来的趋势,每家航运企业都希望自己造船,但这样不利于疏散运力。以目前形势看,应该观望为主,谨慎订造船舶,因为整个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说现在一运营就亏损,所以一切措施都要以缩减运力为出发点。”

  衰退见底之后,繁荣能否重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6-2008年航运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那么大的金融危机都能挺过来,以后肯定没问题,很多企业当时都有这种想法,没想到现在再次陷入衰退”,一位航运人士对《英才》记者说。

  造船冰火两重

  产能过剩是造船业存在的大问题。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约有三分之一的造船企业没有接到订单,而新船价格比金融危机前普降三到四成;部分企业因缺少订单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个别企业甚至今年一季度已无开工船舶。

  “2011年的产量创新高是由于过去几年积累的订单。但是随着新增订单下滑,手持订单量会出现快速下降,如果市场持续恶化,将直接导致今年、明年全球造船业的震荡。”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张静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作为航运业的上游,造船业的危机似乎还未完全显露。陈弋告诉《英才》记者:“由于船厂的造船周期普遍在12—16个月,造船业具有很大滞后性,因此真正的危机要到明后年才会完全体现出来。”

  在这轮行业周期下沉的同时,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更加频繁。国内市场,江南造船和长兴重工顺利整合、扬子江船业全资收购了江苏中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熔盛重工收购安徽全柴集团;跨国并购中,中交股份收购海工设计公司F&G,扬子江船业收购并控股新加坡船舶及海工设计公司CSMT.

  而一批中小船舶企业已开始陆续退出造船市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此前表示,仅以数量计算,将会有超过五成的中小船舶企业被淘汰掉,而这些企业可能连重组的价值都不具备。

  “过去几年船舶行业大规模的扩张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内在的规律,这轮的市场调节对挤压泡沫是有益的。”包张静说。

  熔盛重工总裁办公室主任雷栋也持类似观点:“韩国的集中程度很高,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和S T X造船这四大船舶企业占据其国内产能的70%,而中国的船舶工业资源过于分散,行业集中程度可能不到20%。经过行业低谷期的调整,野蛮型、粗放型增长的船厂被兼并整合,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就在行业周期的谷底,韩国造船业却逆势增长。韩国知识经济部和造船协会最近表示,韩国11家主要造船公司今年的订单额目标为540亿美元,造船订单量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雷栋分析称:“航运市场不景气,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大宗货物运输,而干散货船、油轮市场、集装箱市场,这三大主流运输船型正是中国船企擅长的领域,所以中国受影响比较大。韩国则占据了高端市场,包括海洋工程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他们可以选择增加此类订单。”

  从2011年的情况看,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散货船、油船等品种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也出现下跌,而技术含量更高的海工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双高船型在市场需求结构中的占比正在增加。

  “中国的造船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起步晚”,雷栋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在技术性含量高并且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上,中国与韩国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本文链接:https://www.81tech.com/news/chuanbo-jishu-chanpin/125117.html
标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国防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最新回答

论坛新贴

在线客服

0759-2216160

微信公众号
© 2008-2017 运营商: 湛江市东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网 广东通信管理局备案:粤ICP备13001948号-2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