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2023 年巴黎航展的参展商中,很少有公司比乌克兰飞机发动机制造商 Motor Sich 更能感受到近期地缘政治事件的刺痛。自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马达西奇位于乌克兰东部城市扎波罗热的总部已被摧毁,该公司与中国最终用户的合同被冻结。
正如监事会成员 Sergiy Korzh 在接受ESD采访时指出的那样,马达西奇一直走在与中国航空航天合作的前线。由于冷战结束后该公司在苏联和不结盟世界的传统市场逐渐衰落,中国需求逐渐成为涡扇发动机业务的重要收入来源。马达西奇公司在 2000 年代末之前为中国的 JL-8/K-8 教练机提供了 AI-25 发动机,并为 JL-10/L-15 教练机提供了 AI-322 发动机,该发动机也已出口,直到 2021 年。战争爆发时,2020 年谈判的 400 台新合同已完成约 30%。
科尔日表示,中国的模糊立场呼应了俄罗斯的框架,称这场战争为“冲突”,导致合同被“冻结”,直到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科日表示,马达西奇在中航工业的中国同行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耐心”,因为双方都希望在陷入僵局的商业关系中取得进展。为了确保为在中国运行的 400 多台 Motor Sich 发动机提供充足的服务,该公司已申请延长与中航工业的现有维护合同。
虽然没有完全终止,但无限期暂停进一步交付涡轮风扇发动机反映了战争对一家专业航空航天公司的地缘政治影响。尽管马达西奇驻巴黎代表仍然充满希望,并指出土耳其等第三国的市场机会,但该公司未来与中国的关系可能会受到当前战争以外因素的挑战。
2017年,中国投资者Skyrizon收购了Motor Sich 41%的股份,试图获得该公司的控股权。尽管 Skyrizon 计划投资乌克兰工厂并在中国建立设施,但该交易最终被乌克兰法院冻结。2021 年法院做出另一项裁决后,Motor Sich 的资产被没收,公司被国有化。国家安全考虑,包括向中国投资者转让关键技术和能力,是做出这些决定的关键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当然尝试过”,但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开发方面仍难以达到同等水平。
在公司国有化以及中国与莫斯科关系持续相对友好的背景下,马达西奇未来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