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航空
核工业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
综合
可靠性
仪器仪表
自动化
当前位置:方案 » 船舶解决方案 » 正文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发布日期:2012-09-07 16:09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方案区域:广东湛江市
  • 浏览次数1525
  • 留言咨询
 
详细说明

1.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概述

 

 

1.1.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我国海事应急指挥综合水平,保护海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实践"三精两关键",即"精良的装备、精干的队伍、精湛的技术,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和"三个海事",即"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建成具有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集水上安全监控、海上搜救决策、信息分析处理等为一体的组织、协调、指挥中心,努力提高搜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交通部海事局在2007年1月启动了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试点工程的建设,率先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山东、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深圳、烟台海上搜救分中心建设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工程的总体目标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对险情进行快速、有效救助为出发点,实现应急指挥数据综合查询,搜救行动辅助决策,搜救力量联动指挥,改善、提升海事应急的组织、指挥、协调能力,提高海上搜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次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范围上覆盖中国MRCC、上海MRCC、深圳MRSC、山东MRCC、烟台MRSC,建设内容涉及网络、通信、数据库、VTS、AIS、电子海图、搜救模型等。通过对海事系统现有信息资源和通信资源的整合,在应急指挥数据库和电子海图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海上落水人员漂移等数学模型,初步建立以实现人命救助的辅助指挥、应急预案的应用管理为重点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

 

 

中国交通部海事局应急指挥辅助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业务功能需求:

 

 

1.通过应用集成平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实现海事应急信息综合查询。

2.通过建立海上落水人员漂移模型等数学模型,开发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初步实现海上人命救助等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功能。

3.初步建立应急指挥综合调度平台,实现中国MRCC与各地MRCC(MRSC)、救助船舶、遇险船舶、协调单位间的通信。

4.利用现有的VSAT系统采集的事故现场图像信息,直接传送到中国MRCC;通过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实现成山头水道、前湾水域的事故现场图像信息采集和传送。

 

 

海事应急指挥辅助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1.系统开放性要求。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移植性,可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易于以后平台的升级。遵循主流的标准和协议,不仅可以为系统与其他系统交换信息提供便利,而且也有利于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交换信息,这将有助于提高系统扩充性。

 

 

2.界面友好性要求。系统在展现采用统一的风格和基调,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和方式。界面的数据输入尽量采用枚举选择方式,以减少手工录入强度;同时,要求界面设计清晰美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操作方便,并具有操作的容错性保护和帮助系统。

 

 

3.系统可用性要求。操作快捷、内容丰富是保证应用可推广的基础。因此,准确而详细地理解各用户群特征、任务和使用环境,在"有效性"(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效率"(完成任务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以及"满意度"(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具有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等方面满足各类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1.2.系统设计原则

 

 

在整个海事局应急辅助指挥系统项目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保证系统规划不但满足现阶段的需要也能长期支持未来的系统扩展。

 

 

1.充分利用海事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获取和决策支持能力。经过水监一、二期的建设,已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海事信息资源,海事应急指挥软件系统应该在对这些信息资源分析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应急指挥业务数据库系统,为指挥决策服务。

 

 

2.充分利用现有海事信息网络和通信设施。海事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已建成了海事信息网、宝视通、海事卫星、海岸电台、VHF等众多信息通信设施,海事应急指挥软件系统加以充分利用,让现有通讯系统发挥最大的效能。

 

 

3.重点解决应急指挥人员操作终端的专业化、便利化。把现在值班指挥人员面对的各类卫星终端、语音电话、视频系统等繁杂的十几个终端,整合成集成化的操作坐席,并实现一键式操作。

 

 

4.系统应采用标准接口和开放的技术体系,提供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海事应急业务逐步扩展的需求。

 

 

5.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先进性。

1.3.方案设计思路

 

 

从以上业务需求和系统设计原则可以看出,整个系统的核心是应用整合平台的搭建,通过应用整个平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整合。

 

 

在应用整合平台的设计上,我们将从应用整合发展阶段和应用整合技术实现方法两个方面来确定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

 

 

1.3.1. 应用整合发展阶段

 

 

应用整合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随着IT系统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孤立IT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需求随着业务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应用整合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孤立系统间的互联。

这个阶段整合的特点是"短平快",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快速整合,不同系统间的整合通常通过直接访问数据源的方法进行,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当时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这个阶段整合带来的问题是:

 

 

  整合缺乏整体规划

  接口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

  多个系统间的互联造成整个系统的管理复杂,维护困难

 

 

第二阶段:企业应用整合。

 

 

随着企业应用系统的发展,通过直接访问其它系统数据源的方式显示出了一些弊端,同时,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的需求凸显出来,企业应用整合(EAI)成为整合的主流。企业应用整合通常方法是,建立企业的整合平台,已有的企业应用通过整合适配器(Integration Adapter),采用公用接口与整合平台进行交互,从而实现企业应用整合。

 

 

 

 

这个阶段整合的特点是:

 

 

系统整体规划良好

接口统一,但非标准化

不同厂商提供的整合解决方案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兼容性较弱

 

 

第三阶段(现阶段):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整合。

 

 

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思想的提出是企业应用整合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实际上,前面提到的企业应用整合中已经具有了服务的概念,每个应用系统向其他应用系统提供了服务的接口,供其他系统进行调用,从而达到系统互联的目的。Web服务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带给整合的是标准化的体系结构,从而使整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阶段整合的特点是:

 

 

  系统整体规划完善

  接口统一,标准化

  不同厂商提供的整合解决方案,相互之间兼容性较好

  通过面向流程的业务整合对SOA架构进行拓展

 

 

和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整合的方法论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正是整合的生命力之所在。从应用整合的发展阶段来看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系统整合(SOA)是我们当前的最佳选择。

1.3.2. 应用整合技术实现方法

 

 

1、点对点(Point-to-point)定制开发

 

 

直观的说,就是EAI实施人员根据原有的应用系统接口进行两两的定制开发,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相互访问和调用。EAI开发者从事点对点整合是因为他们发现其容易理解并且当只有少量系统要整合时可以快速实现。一个点对点综合例子:一个应用程序直接利用JDBC(Java数据库连接)调用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库表。最初,当你整合两个应用时,点对点整合解决方案像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当你整合额外的应用时,你必须要和已有的应用系统都建立连接。

 

 

 

 

考虑所有这些,点对点整合的基础构造证明是脆弱的。每个应用都紧密地与其它应用通过它们的点对点连接联系在一起。在一个应用中发生改变就会打破与它有关的应用整合。另一个缺点是要求支持的整合点的数目。如果你有五个互相整合的应用,你将需要10个不同的整合点。因此,每个额外的应用要被整合和维护将变得很困难。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中间层将一个应用的改变从另外应用中隔离出来。

 

 

2、基于某种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正起到提供一个应用程序间协调点的作用。中间件提供通用接口,所有整合应用可以用其相互传递消息。每个接口定义了一个由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的商业过程。下图显示了使用中间件进行系统整合的一个逻辑描述。

 

 

 

 

一个基于某种中间件进行系统整合的技术架构让你添加和替换应用程序而无须影响其它应用。如果你有五个应用要整合,你只需有五个整合点。和点对点方案比较,基于中间件的方案更易于支持众多的整合应用并要求较少的维护。

 

 

利用某种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整合,需要EAI实施人员掌握原有应用系统接口的同时对这种中间件技术也有了解,才能实现对原有系统进行接口封装。这种封装采用了一种紧耦合的方式,使原有系统都依赖于某种中间件技术,缺少了统一的集成框架。

 

 

这种整合方式实现了多个系统间的隔离,系统内部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其他系统。但是,对中间件技术的依赖又使整合陷入了另一个泥潭。

 

 

3、基于EAI平台的整合

 

 

EAI平台通过一个集成框架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即自动定制系统集成需要的大部分编码。平台通过对开发人员提供一组标准接口(或称为适配器)来实现系统和系统间的连接,也可以实现系统和中间件之间的连接。它提供数据流给需要数据集成的应用,也就是数据从哪里来,哪个应用对其感兴趣,以及如何被每个系统使用。它把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隔离,系统的灵活性不会受到数据的物理位置和需要存储信息的消费者个数的影响。

 

 

 

 

EAI平台提供了从数据到流程到界面的多个层次的整合能力,通过提供原有应用系统的接口适配器,减少接口封装的工作量;通过BPM工具实现业务流程的调度和管理;通过Portal工具将原有多系统接入界面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用户访问入口;通过统一的开发和管理工具实现EAI系统的开发和管理。EAI平台已经成为应用系统整合最有利的工具。

 

 

下面我们通过列表对这三种应用整合方式进行对比: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在此次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的总体架构选择上采用了面向服务的东方通科技公司的TongIntegrator应用集成平台,以期达到最好的实施效果。

 

 

2.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技术方案

2.1.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应用整合分析

2.1.1.海事应急应用整合层次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整合是利用SOA架构的应用集成平台技术,整合现有和新建系统中的数据,形成海事应急指挥数据库。

从信息资源整合的层次来看,可以把应用系统的整合分为数据整合、流程整合、系统整合等。

 

 

从海事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的业务功能和流程来看,它不同于其他任何单一的海事业务系统,但又必须依赖于这些海事业务系统所生成的业务信息,比如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动态信息、船员基本信息、险情报告信息、VTS信息、AIS信息、船舶报告信息、危险品规则信息、船载通信设备信息、搜救力量信息等,海事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整合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它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并把它们合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海事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库,以此来支撑其业务应用,并通过备份系统对数据的安全予以保障,所以海事应急指挥系统中应用整合是数据层面的整合,主要涉及海事应急中心数据库建设和应用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1.2. 海事应急数据库构成

 

 

根据海事应急指挥工作流程,为了支持海事应急指挥工作,需要的基本信息有: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动态信息、船员基本信息、险情报告信息、VTS信息、AIS信息、船舶报告信息、危险品规则信息、船载通信设备信息、搜救力量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专家信息、现场图像信息、语音信息。其中现场图像信息通过图像采集系统,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语音信息主要是指挥过程中的通话。这两种信息以文件的方式,保存在服务器上,其余信息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海事应急指挥数据库由14类基本信息构成,即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信息中,船舶基本信息、船舶动态信息、船员基本信息、险情报告信息、船舶报告信息、危险品规则信息、船载通信设备信息、VTS信息、AIS信息和船公司信息是现有系统中已经具有的。对于这类信息,主要是通过应用集成平台,从现有系统中采集应急指挥需要的部分,作为应急指挥数据库的信息来源;搜救力量信息、水文信息、气象信息、专家信息是现有系统没有的信息,通过开发相应的软件,实现新信息的采集和查询;系统留有对船员任解职信息、渔船相关信息系统的开放式接口。

 

 

为了保证应急数据库中各类基本信息的正常使用,在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时,还根据实际的实现方式,同时完成各种辅助信息的采集和交换。因此,海事应急数据库中除了上述14类基本信息外,还包含各类基本信息中的辅助编码信息或其他信息,比如船舶基本信息需要的国籍编码、船舶种类编码等;船员基本信息需要的服务单位、所属机构等。

2.1.3. 海事应急数据库分布管理方式

 

 

海事应急指挥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两级:部局海事应急指挥数据库和直属局海事应急指挥数据库。两级数据库都包括全部14类基本信息。

对于船舶基本信息、船员基本信息、险情报告信息、危险品规则信息、船载通信设备信息、船舶报告信息等7类信息是全国集中的方式管理的。

对于船舶动态信息、VTS信息、AIS信息等3类信息是以直属局集中的方式管理的。

 

 

对于搜救力量信息、专家信息等2类信息,通过开发新的部局海事应急指挥软件进行集中采集。对于水文信息、气象信息等2类信息,有多种采集方式:一是来自互联网。二是与当地的气象水文部门通过电子应用集成的方式采集,三是直接在新开发的海事应用指挥软件中进行直接的录入。

 

 

2.2.应用整合平台技术方案

 

 

采用东方通科技的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来构架应用集成平台的基础平台。考虑到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建设的技术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将应用集成中间件部署到海事局和各海事分局,完成对整个应用集成平台基础软件环境的建设。

 

 

通过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建设一个以部海事局为中心、涉及各海事分局的可靠消息传输的数据传输虚拟网,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通过该消息传输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对采集到数据的转换、加工和处理,形成格式一致的数据,并统一存储在数据应急指挥中心。

 

 

2.2.1. 总体拓扑结构

 

 

基于东方通科技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的软件部署拓扑结构如下:

 

 

 

 

此次试点工程中,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部署在中国MRCC、上海MRCC、山东MRCC、深圳MRSC,共同构成海事信息交换平台,海事局应急指挥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基于应用集成平台来实现。

 

 

通过应用集成中间件的部署,由所有的传输组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可靠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虚拟网络平台,通过平台的传输功能实现消息的发送和接收。数据传输网络支持部海事局下发应急数据,也可以通过应用集成中间件,从各个系统采集数据,汇总到数据应急指挥中心,并支持其中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直接进行消息通信,全面支持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对于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必须维护一个资源库,包括来自直属局的关系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应用集成中间件的部署,应急指挥中心对来自各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加工、转换和再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挖掘,形成有效的、一致的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同时,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集成中间件还支持数据的删除,可以同时将数据广播到多个目标数据库,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

 

 

应急指挥中心的应用,包括以资源为中心的所有的操作和数据维护支持。如基于核心数据的查询统计、数据挖掘、数据迁移与同步等。这样做可以:使业务系统直接访问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利于对数据的安全和维护进行集中的管理;使相关功能独立于任何特定的业务系统,而提供统一一致的服务,更好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相关数据业务集成。

 

 

2.2.2. 应急辅助指挥主要功能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应用集成平台中数据抽取整合模块主要包括:

 

 

(1)数据抽取整合标准定义管理模块

 

 

根据对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定义出一系列的数据抽取整合标准。这些标准将反映各个应用所需要的数据的结构。同时在标准中定义的还有数据"宿主"位置等信息,表示该块数据将向哪个业务系统请求获得。

 

 

所有的数据抽取整合标准定义信息,可以通过应用集成标准定义管理工具完成如下功能:

 

 

  新建标准、修改或删除标准

  维护标准中的属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宿主"位置、缺省过滤条件等

  实现对用户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

 

 

(2)数据抽取整合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的映射关系管理模块

由于数据抽取整合标准并不知道在具体业务系统内的相应数据的位置、属性、名称等等信息,所以需要在业务系统内对数据抽取整合标准中的对应项有一个映射关系的定义。这种定义包括数据项与数据项的对应或组合对应(公式化)、数据类型的匹配或转换关系、数据项位置描述记录等等。

具体功能包括:

 

 

数据抽取整合标准定义信息的导入

 

 

维护数据抽取整合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间的映射定义表,包括数据项与数据项 的对应或组合对应(公式化)、数据类型的匹配或转换关系、数据项位置描述记录等等

实现对管理员的身份识别与管理权限控制

根据其在应用集成平台的位置,将数据抽取整合分为了部局海事局应急指挥中心和各直属局两部分。

 

 

2.3.应用整合平台运行分析

 

 

根据各类信息的交换流程要求,结合实际的网络通信环境、数据交换技术和数据特点,应用集成中间件TongIntegrator实现了各类信息快速、准确、安全地在部局海事应急业务数据库和各直属局海事应急业务数据库之间的共享。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实现了以下主要指标:

 

 

1.运用实时监控技术,跟踪并记录上述各类信息的变化情况;在均衡网络通信压力和数据转换(压缩/解压/格式转换等)的代价前提下,采用数据压缩、断点续传等手段,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实时交换。对普通数据的同步时间不超过60秒,对高优先级数据的同步时间不超过5秒(初始化数据同步阶段除外),导致的原业务数据库的处理负荷的增量不超过2%。

 

 

2.运用可靠的通信手段和事务处理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准确地交换。对数据交换的事务处理机制保证对每一条信息在分布式、异步处理的环境下进行处理的事务完整性。

 

 

3.运用安全的传输机制,保证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的安全交换。

2.4.技术方案特点

 

 

以应用整合平台为核心的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技术先进性

 

 

系统设计采用SOA技术,满足目前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对系统的需求。从而达到既满足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现阶段工作对系统水平和能力的要求,推动计算机应用向更高级阶段发展,又能够在今后数年内保持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从而保护投资的有效性。

 

 

2.基于应用整合平台搭建可扩展的基础架构

 

 

在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项目的总体规划中,应用整合平台处于中心地位,各种业务应用建立在应用整合平台的基础之上,因此,应用整合平台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应用整合平台不但要支持本项目中的业务逻辑,也可以将其它规划中的业务系统挂接到平台上,实现整个企业范围贯通的总线,支持未来业务系统的扩展。

 

 

通过应用整合平台挂接各个基础业务系统可以消除传统的复杂、难于维护的点对点的信息交互方式,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信息与流程的共享,达到信息整合管理的目的。

 

 

在应用整合平台实施之前,系统之间的集成完全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手工实现,带来大量后期的系统维护。通过应用整合平台,所有业务系统都可以挂接在该平台上,任何系统要实现与其它系统的信息交互只需要与该平台集成。

 

 

3.建立基于标准的数据交互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现存应用系统和未来规划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建立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

现有各种业务系统内部维护着自身的信息格式,但在交换到平台上处理时,所有的信息先转成标准的信息逻辑结构,然后在平台上以这种通用的格式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再转换成相应的目标系统的格式,送入目标系统。当规划新业务系统时,按照标准定义信息交换格式,使未来的系统逐渐向标准化演变。

 

 

4.应用总线架构,保证架构级的可扩展性

 

 

服务总线就是将面向服务架构与消息总线相结合,实现最佳的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

服务总线一方面提供传统的服务定义、描述、发现和调用过程,同时提供更加重要的企业级计算支持能力。

服务之间信息的交换在服务总线上通过消息机制来完成,以保证服务之间的松耦合。

 

 

5.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系统的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为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保障。其次,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通过应用集成平台的可靠传输策略,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

 

 

6.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交换,因此在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项软、硬件技术和产品,符合开放性原则,符合当前国际标准或者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如:SOA、J2EE、JCA、JMS、SOAP、WSDL、XML等。

 

 

7.系统的实用性

 

 

根据业务实际需求,高效实用地满足海事局业务管理的具体需求;并能充分解决系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其它问题。系统提供一体化管理模式和部分分开的管理模式,各种模式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系统应提供简洁、明快的操作接口,与现有流行软件的接口风格一致,以便业务人员使用方便;系统管理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系统能准确快速地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存储的一致性和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

 

 

8.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系统建设通过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实现零编程和面向服务设计技术,对于其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是强有力的支持。

 

 

3.应用集成平台TongIntegrator简介

 

 

TongIntegrator作为东方通科技公司的企业应用集成产品,主要功能是在两个或更多的异构系统(如不同的数据库、消息中间件、ERP或CRM等)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协调统一等功能,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分布式企业应用。

 

 

TongIntegrator是一个全新的符合SOA架构的应用服务整合平台,提供了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简称ESB)功能,基于工业标准,用于构建可管理、可扩展及经济高效的EAI解决方案。

 

 

TongIntegrator提供了从企业应用集成的设计、开发、部署,到运行、管理、监控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工具和完整解决方案。它提供的开发工具,简单、经济、可扩展,并全面支持服务及服务常用形式Web Service,简化了服务的创建与封装,并能够使用户灵活地编排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地业务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

 

 

TongIntegrator基于工业标准,如遵循J2EE规范、完全支持XML数据交换、支持Web服务常用规范(如SOAP、WSDL等)。为了方便用户进行异构系统接入,TongIntegrator还提供了大量的基于JCA规范的适配器,如文件系统、各种数据库、消息中间件等系统的适配器。

 

 

TongIntegrator能够无缝集成东方通公司其他的中间件产品,如基于JMS1.1规范集成消息中间件TongLINK/Q,应用集成的运行环境J2EE应用服务器TongWeb等。另外,它还可以无缝集成其他主流厂商的应用系统或开源应用,如消息中间件ActiveMQ,J2EE应用服务器JBoss等。

 

 

3.1. 产品组成结构

 

 

TongIntegrator产品结构由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监控管理中心、资源中心、运行环境逻辑节点、便于应用集成开发的组件和套件(如适配器、Java服务、合成服务等)、及企业服务总线TI ESB组成,如下图所示。

 

 

 

 

3.1.1.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主要功能是集中管理包括服务、组件、项目及相应权限等各种系统资源,类似于版本控制软件如CVS,它包括用户/组管理、资源管理、权限控制、资源目录服务等功能。通过TongIntegrator提供的客户端开发工具TI Studio,可以对资源和权限进行存储、配置及相应管理,以支持团队协作开发。

3.1.2. 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

 

 

TongIntegrator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是用于开发服务、组件及业务流程的集成开发工具,它提供了完整的从设计、开发、配置到打包部署整个阶段的GUI工具。TI Studio还是一个完善的分布式开发环境,它集成了资源权限管理功能,基于项目、组件、服务等资源的权限管理,支持团队协作开发,方便团队进行分工合作,提高开发效率。

 

 

为方便用户进行集成开发,TI Studio还提供了脱机版。使用脱机版TI Studio,用户可以在不使用资源中心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开发工作,将来如果使用资源中心,还可以将个体开发的资源和项目上传到资源中心,方便共享使用和集中管理。

 

 

作为强大的分布式EAI集成开发环境TI Studio,它提供如下功能:

 

 

支持分布式开发和部署

使用资源中心,可以支持团队协作开发;没有资源中心,使用脱机版能够支持用户个体独立开发和部署。

集成了强大的服务和业务流程编排工具,构建业务灵活

内置许多适配器、组件和服务,方便用户快速开发

界面友好,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向导

配置灵活,逻辑环境与物理环境进行了抽象分离

支持分散与集中的资源存储和控制

 

 

使用资源中心,开发的适配器、组件、服务、项目等资源可以集中存储在资源中心,并进行资源权限的有效控制,这样便于资源共享复用、版本控制及团队协作开发;没有资源中心,使用脱机版的TI Studio能够将资源本地保存和控制,便于用户独立开发和部署项目,将来如果使用资源中心,能够将脱机环境下开发的资源上传到资源中心,使用方式非常灵活方便。

 

 

3.1.3. 逻辑节点

 

 

逻辑节点是组件、服务及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它包含了实现J2EE1.4规范的应用服务器。TongIntegrator基于标准的J2EE1.4规范,因此在其上开发的组件、服务及相应的业务流程,最终要打包成标准的J2EE相关组件和应用,部署到相应的J2EE应用服务器上运行。

 

 

由于基于开放式标准,TongIntegrator的逻辑节点具有可配置、能扩展及便于移植的特点。如逻辑节点中集成使用JMS服务器,既可以是东方通公司的TongLINK/Q消息中间件,又可以是其他公司支持JMS1.1规范的消息中间件产品,如开源Active MQ等;基于TongIntegrator开发的服务、组件和业务流程,既可以部署在东方通公司的J2EE应用服务器TongWeb上面,又可以部署在实现了J2EE1.4的其他应用服务器上,如JBoss Server。

 

 

3.1.4. 监控管理中心

 

 

监控管理中心是监控管理逻辑节点及部署在逻辑节点上面的项目、服务、组件及业务流程等运行状况的集中管理监控平台。通过监控管理中心,用户可以查看逻辑节点及部署在逻辑节点上面的项目、服务、组件及业务流程等运行状态、日志信息等,并能够对所监控的对象进行如启动/停止等控制。

 

 

监控管理中心基于JMX标准,管理功能可扩展,并方便用户编程访问。监控管理中心的界面基于Web浏览器方式,方便用户查看系统运行状态,跟踪服务、业务流程运行信息,便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分析、诊断。

 

 

3.1.5. 适配器服务

 

 

适配器是外系统接入业务集成平台的桥梁,是多种异构系统之间互连互通及互操作的重要组件。在TongIntegrator中,适配器遵循JCA1.5标准,真正实现了适配器的重用。TongIntegrator提供的适配器分为入站适配器和出站适配器两种,包括常见的外系统适配器,如文件适配器,Oracle、DB2、SQL Server等数据库适配器、JMS适配器等。

 

 

3.1.6. Java服务与合成服务

 

 

TI Studio提供了基于Java的编码调试开发环境,能够让用户根据具体业务,开发相应服务,或者进行服务的合成与编排。Java服务对外可以封装提供原子服务,供其他服务或应用消费;另外它也能够消费其他服务,将不同的业务服务进行组装,形成粒度更大的业务服务,即合成服务。

3.1.7. 服务总线TI ESB

 

 

SOA体系结构中ESB(企业服务总线)处于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的中间,提供中介功能来完成服务提供者的查找、访问、路由及服务治理等功能。TongIntegrator集成的企业服务总线,即TI ESB,基于开放式标准,除了提供ESB常用的功能如服务的查找、访问、路由等,还内置了基于XML的数据对象,便于服务之间数据交互和互操作。

 

 

TI ESB提供了多种服务通讯方式,如同步/异步等,为提高通讯效率,服务之间通讯除了支持基于SOAP/WSDL的访问方式,还支持RMI、直接对象访问等方式。TI ESB还集成了基于JMS标准的消息通讯方式,便于创建服务、流程间的可靠消息传递、消息的路由即发布订阅等分布式集成应用。

 

 

3.2.TongIntegrator主要功能与特点

 

 

3.2.1. TongIntegrator主要功能

 

 

提供企业服务总线ESB功能

 

 

TongIntegrator基于开放式标准,内置提供了ESB常用功能,如服务的查找、访问、路由等,还内置了基于XML的数据对象,便于服务之间数据交互和互操作支持信息(数据)集成,流程集成与应用集成。

 

 

支持企业级服务质量

 

 

支持的企业级服务质量,包括消息安全、失败恢复、状态诊断、服务管理、服务审计及消息可靠传输、事务的完整性等。

 

 

提供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TongIntegrator利用简单的拖放映射功能,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格式。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可进行任意格式间的转换 (结构化的XML、非 XML 或 Java 数据任意组合) ,从而可快速集成异构应用,无需考虑表示数据采用的格式;可在一个业务流程内进行变换;数据转换功能可以通过控件来使用。可将数据转换封装成一个服务,跨多个业务流程和应用重复使用。

 

 

多种服务/组件通讯方式

TongIntegrator支持多种服务/组件通讯方式,如同步和异步等,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定义通讯方式。

 

 

提供对Web Service的完整支持

既支持对各种系统提供的Web Service进行访问,又能够将常用业务流程或组件封装成Web Service供复用。支持Web Service常用标准协议,如SOAP1.1/1.2、WSDL2.0等。

 

 

提供强大的应用集成开发平台

 

 

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提供了多种适配器及系统服务,集成了多种便捷的开发向导,覆盖了从设计、开发、配置、打包及部署的多个开发过程,功能强大,界面友好。

 

 

应用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还支持资源、权限管理,既支持分布式多人团队协作开发,还支持脱离资源中心进行脱机开发,提高整个团队开发效率与资源共享,资源使用及开发方式又灵活方便。

 

 

服务与业务流程编排

 

 

TongIntegrator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既能进行服务的封装与调用,又能根据业务需要,将多个不同服务、组件等进行编排重组,形成满足用户集成需要的业务流程。

 

 

集成多种常用系统适配器并提供适配器定制开发能力

 

 

TongIntegrator集成了多种多种企业应用中常见的适配器,如文件适配器,FTP适配器,Oracle、DB2、SQLServer、SyBase、Excel、Access等数据库适配器,JMS适配器等,通过现成的适配器,减少程序员开发工作量,实现快速应用集成能力。

 

 

TongIntegrator提供的适配器基于JCA1.5规范,便于用户扩展开发自己的适配器。除了系统本身集成的适配器之外,TongIntegrator还提供了适配器开发向导,便于用户开发适合自己需要的定制适配器,并无缝集成到开发系统中。

 

 

监控与管理

 

 

TongIntegrator提供了基于浏览器的管理控制台,能够对监控节点、服务、组件及业务流程进行状态查询和监控管理。监控管理功能基于JMX标准,便于简化统一管理接口,并扩展管理功能,同时方便开放API供用户访问。

 

 

支持分布式部署,可部署到多种应用服务器

 

 

TongIntegrator是基于J2EE1.4规范的分布式企业集成应用,开发的服务、组件及业务流程,可以部署到多种支持J2EE1.4规范的应用服务器,如东方通公司的TongWeb,JBoss Server等。

 

 

3.2.2. TongIntegrator主要特点

 

 

符合SOA架构

 

 

TongIntegrator内部集成了企业服务总线功能,支持服务的查找、访问、路由及服务的治理。集成开发工具TI Studio,支持服务的开发封装、消费、服务编排、消息路由、及业务流程构建与部署,覆盖了服务开发的多个环节。

 

 

基于J2EE服务器

 

 

TongIntegrator基于J2EE1.4规范,开发的服务、组件、业务流程需要部署到应用服务器上运行。理论上,基于TongIntegrator开发的应用集成项目,可以迁移到任何符合J2EE1.4规范的应用服务器上。

 

 

基于开放式标准,高度可扩展

 

 

TongIntegrator的技术架构及实现基于开放式标准,如J2EE1.4规范,服务基于EJB2.1实现,支持JMS1.1、SOAP1.2、WSDL2.0等规范。基于开放式标准,便于系统迁移并便于将来扩展。

 

 

适配器基于JCA1.5标准。JCA1.5标准是J2EE规范的一部分,它是用来封装企业信息系统访问的适配器接口规范。适配器基于JCA标准开发,便于统一应用系统访问接口,进行资源/组件的的复用和应用集成开发。

 

 

监控管理基于JMX标准,便于简化统一管理接口,并扩展管理功能,同时方便开放API供用户访问。

 

 

功能强大的分布式集成开发环境

 

 

TI Studio支持分布式多人团队协作开发,支持分布式部署和运行。集成开发工具覆盖了用户构建EAI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期:设计、开发、部署、监控,功能强大。

 

 

TI Studio集成了多种易于使用的开发向导、数据映射工具、Java服务编排器等,界面友好,服务、组件在集成环境中可方便复用,打包、部署及配置简单,大大较少服务及业务开发人员的工作和技术难度,提高开发效率,使用户能够快速适应业务变化。

 

 

全面支持Web Service

 

 

TongIntegrator支持Web服务的封装和访问,并支持Web服务的常用协议,如SOAP、WSDL等。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支持Web服务的编排及不同粒度的服务封装,便于创建松耦合及可复用的面向服务架构。

 

 

跨平台

 

 

TongIntegrator基于Java和标准的J2EE规范实现,保证了集成平台本身及创建的服务、组件和业务流程应用能够跨平台部署和运行。它支持市场上常见的Linux、Windows及大多数Unix操作系统,创建的集成应用系统能够部署或迁移到实现了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上。

 

 

适配器支持主流常用系统

 

 

适配器基于开放式标准,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TongIntegrator提供众多常用系统的适配器,如各种数据库系统、消息中间件、文件系统等,这样便于迅速集成企业现有系统,提高开发效率。

 

 

资源权限存储与管理灵活

 

 

基于TongIntegrator平台上的组件、服务及项目等资源,既可集中存储,又可由独立的开发者分别存储开发管理。这样,既方便网络内团队协作开发,又方便网络外的个体独立开发。

 

 

4.应用实施效果

 

 

中国交通部海事局应急辅助指挥系统,构建了海事应急应用整合框架,该框架涉及到展现、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以及安全、应用接入等多个方面,通过在与众多的软件厂商进行接触,并针对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等关键软件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细致的对比工作,同时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海事局决定系统采用东方通科技公司的优秀国产软件平台TongIntegrator作为系统支撑基础,在保证系统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

 

 

如果有N个应用系统需要集成,就需要建立N(N-1)/2个接口程序,其代价、技术的复杂度是相当高的,如果某个信息系统发生变化,则相应的接口都会要进行调整。据权威部门统计,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单位,接口维护费用占信息系统维护总成本的30%-45%。而采用应用整合平台方式,大大降低了接口开发的数量,降低了开发成本。

 

 

从后期的软件维护费用来看,国内软件厂商的服务费一般比较低,并且也比较及时,这样,整个软件体系的维护费用也得到降低,对于政府来说在做同样的事情情况下,通过采用国产软件也节省了建设资金,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工程将充分利用和整合海事系统现有的信息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及电子海图平台等技术,实现对海事应急信息的综合、快速查询,对搜救方案的制定提供信息化辅助手段,充分提高应急指挥水平和效率;同时通过海事应急指挥语音调度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等的建设,逐步实现搜救中心同事件现场、关联部门单位的通信联络,达到协调指挥和应急指挥可视化。从而把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建成具有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集水上安全监控、海上搜救决策、信息分析处理等为一体的组织、协调、指挥中心。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公司信息







该企业最新方案
在线客服

18682042306

© 2008-2023 运营商: 湛江市东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网 www.81tech.com 广东通信管理局备案:粤ICP备2023038372号-2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