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航空
核工业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
综合
可靠性
仪器仪表
自动化
电子元器件
电容器、LC滤波器 电阻器、电位器 PCB电路板 真空电子器件 连接器 二极管、晶体管半导体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LED系列产品 光电器件 光学材料与光电元器件 继电器 电感元件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频率控制和频率选择元件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电子材料 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发射和传输设备 其它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热学量传感器 物位测量系列 声学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电学量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力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光学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尺度传感器 磁学量传感器 其它传感器
电工器材
电线、电缆 开关电线 插头、插座 电动机 绝缘材料 低压电器 高压电器 防雷及电涌保护器 室内外照明设备 便携式照明设备 灯泡、灯座、整流器 其他
电源
EPS消防应急电源 UPS不间断电源 稳压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池 其它电源产品
通用机械
轴承 密封件 紧固件、连接件 弹簧 泵及真空设备 阀门 齿轮、蜗杆、链传动件 减速箱 气动元件 液压元件 过滤件 工业皮带 清洗、清理设备 制冷设备 电热设备 涂装设备 仓储设备 干燥设备 混合设备 其它未分类
行业设备
机床 机床配附件 塑料机械 包装设备 电焊、切割设备 印刷设备 环保设备 焊接材料与附件 电子产品制造设备 化工设备 铸造及热处理设备 冶炼设备 橡胶机械 玻璃加工设备 试验机 储运设备 过滤设备 空气净化装置 检测设备 安全、防护、消防设备 其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航天工业 » 中国航天工业

辉煌成就耀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6年回顾

发布日期:2009-12-07

【据新华网2008年11月6日报道】 

 

    16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6年间,神舟飞船7次飞天,中国航天员3上太空。

    速度震惊世界,成就辉耀太空。中国,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后来者,用最短的时间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重大技术,建立健全了以工程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年轻的科技骨干队伍和初步完整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基础设施……

    7度飞天7次飞跃

    199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确立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路线。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

    “我们虽然起步晚,但不能照抄,要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从而迎头赶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中国的飞船一上天,就要和国外搞了40年的飞船比翼齐飞,不相上下。”

    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正是在这条基本准则指导下,中国航天人奋起直追。

    仅仅过去7年,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蓄势待发,载人航天发射塔耸立大漠,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载人航天着陆场整装待命。

    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此后3年里,神舟二号至四号3艘无人飞船试验飞行连续获得成功。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一项项关键技术陆续突破,飞船技术状态逐渐接近载人。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一名外国记者说。

    2003年金秋,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1年后,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两年后的又一个金秋,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在轨运行5天后返回地面,首次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舟七号飞船上进行了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能从本国自主研制的航天器上独立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7度飞天,7次飞跃。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在飞向太空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这正是中国载人航天独特的轨迹。

   中国载人航天后劲十足

    “只有发达的工业国家才能成功组织这样的活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后国外媒体这样评价。

    与其他航天大国相比,我国的工业基础,元器件、原材料水平甚至单项技术都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航天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既是中国航天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载人航天工程提供给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是一种矩阵式的管理体系。“实行平时和飞行任务期间两种管理模式,建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的行政、技术两条线:总指挥是进度、经费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则是技术专家。”

    尽管全国有110多个科研院、所直接承担载人航天核心研制建设任务,各系统、分系统、子系统的协作或配套单位更是难以计数。但,指挥和技术两条线自上而下纵向贯通于工程总体、各大系统及其分系统子系统,加上各地载人航天办公室的横向管理,共同编织成矩阵式的庞大网络。所有参与单位、人员都纳入网络当中,一个高效率的庞大系统跃然而生。

    这对整个国家的组织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借鉴航天的先进管理经验。

    在飞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的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更是让中国载人航天自豪的无形资产,奠定了中国继续进军世界航天高尖端领域的人才基石。

    通过工程实战的磨炼,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应运而生。飞船、火箭系统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已占80%,中国进入了航天科技人才星光满天的繁荣时期。

    在一次次神舟飞行中历练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航天人,正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坚强脊梁和高科技发展的开路先锋。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我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积蓄着强大的发展后劲。

    载人航天改变中国

    载人航天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推进技术、通信、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

    这些领域与学科,都是一个国家科技整体进步的基石。

    载人航天工程开展以来,极大地带动了基础科学研究和材料、电子、机械、化工等方面技术的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数据表明,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中国的实践表明,载人航天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新驱动力。与物质上的推动相比,载人航天对国家和民族产生的精神推力则无法用数字计算。

    航天人创造辉煌成就的同时,还创造了载人航天精神,并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工程,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载人航天发射的多次成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地位。

    太空,是人类共同的宝库;迈向太空的路,是人类共同的一次长征。在一个创造长征奇迹的国度,中国航天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太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本文链接:https://www.81tech.com/news/zhongguohangtiangongye/1195.html
标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国防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图文推荐

业内访谈

更多 >

推荐品牌

最新回答

论坛新贴

随机新闻

在线客服

0759-2216160

© 2008-2017 运营商: 湛江市东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网 www.81tech.com 广东通信管理局备案:粤ICP备13001948号-2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