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航空
核工业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
综合
可靠性
仪器仪表
自动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航天工业 » 世界航天工业

中国航天事业开创大国新高度

发布日期:2017-06-10
中国航天事业开创大国新高度

中国航天梦(资料)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秉承“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等光荣传统,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航天事业必将循着千百年来伟大先辈的飞天印记,不断开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全新高度。


年发射次数跃居世界首位:重大工程塑造航天大国“强气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近五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6次发射任务,将100多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97.67%,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高密度发射能力持续增强。


这五年来,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新一代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航天创建60余年来,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随着未来中国对重型火箭、无毒无污染中型火箭、低成本运输火箭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攻关,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将越发轻快。


此外,我国通过实施航天重大工程,带动了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国家科技整体进步。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点火技术、煤化工核心装备气化炉技术等都源于航天科学技术。


  重大工程接续发力:未来还将探索更多“星空的奥秘”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过去的五年,中国航天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直前。


五年来,我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载人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实施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9月和10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形成组合体并稳定运行,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突破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


——2017年4月,我国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


面向未来,我国航天事业还有许多“大动作”。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继续实施现有项目外,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以及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等。


  “北斗”来导航 “风云”知天象: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航天不只是高大上,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五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不仅让“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成为现实,也更多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北斗导航系统到“天眼工程”的高分专项,再到实践十三号高通量通信卫星……一系列普惠民生的航天重大工程为大家绘出了一幅由航天高科技支撑的美好生活画卷:不论身在何方,“北斗”帮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帮你知天象;万米高空的飞机里上网、打电话也不再是梦想。


“这些是对‘航天创造美好生活’的最佳诠释。”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说。截至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北斗”终端持有量400万余套,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


五年来,一大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悄然“幻化”成各类便民“福利”:“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快舟系列”商业航天发射计划、“设备精灵”物联网全局管理系统、“天网一号”低慢小航空器拦截系统,“吃垃圾吐能源”的垃圾裂解“微超级波炉”、无源空气再生呼吸装置、高层建筑“灭火导弹”、中国版“矿下特斯拉”新能源深井作业车……


“中国航天早已不只是‘高大上’的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未来,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还将通过发射156颗卫星,帮人们在世界任何角落自由接入宽带互联网。


回顾过往,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已写下无数精彩瞬间;在未来星辰的征途中,中国必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81tech.com/news/shijiehangtiangongye/142223.html
标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国防科技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文推荐

最新回答

论坛新贴

在线客服

18682042306

© 2008-2023 运营商: 湛江市东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网 www.81tech.com 广东通信管理局备案:粤ICP备2023038372号-2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