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航空
核工业
船舶
兵器
军事电子
综合
可靠性
仪器仪表
自动化
电子元器件
电容器、LC滤波器 电阻器、电位器 PCB电路板 真空电子器件 连接器 二极管、晶体管半导体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LED系列产品 光电器件 光学材料与光电元器件 继电器 电感元件 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 频率控制和频率选择元件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电子材料 广播电视制作、播出、发射和传输设备 其它
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热学量传感器 物位测量系列 声学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电学量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力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 光学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尺度传感器 磁学量传感器 其它传感器
电工器材
电线、电缆 开关电线 插头、插座 电动机 绝缘材料 低压电器 高压电器 防雷及电涌保护器 室内外照明设备 便携式照明设备 灯泡、灯座、整流器 其他
电源
EPS消防应急电源 UPS不间断电源 稳压电源 变频电源 净化电源 特种电源 发电机组 开关电源(AC/DC) 逆变电源(DC/AC) 模块电源(DC/DC) 电池 其它电源产品
通用机械
轴承 密封件 紧固件、连接件 弹簧 泵及真空设备 阀门 齿轮、蜗杆、链传动件 减速箱 气动元件 液压元件 过滤件 工业皮带 清洗、清理设备 制冷设备 电热设备 涂装设备 仓储设备 干燥设备 混合设备 其它未分类
行业设备
机床 机床配附件 塑料机械 包装设备 电焊、切割设备 印刷设备 环保设备 焊接材料与附件 电子产品制造设备 化工设备 铸造及热处理设备 冶炼设备 橡胶机械 玻璃加工设备 试验机 储运设备 过滤设备 空气净化装置 检测设备 安全、防护、消防设备 其它
当前位置:技术 » 军事电子技术 » 电子 » 正文

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研究 (一)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发布日期:2009-12-09 15:08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技术区域:广东湛江市
  • 浏览次数5592
  • 留言咨询
 
详细说明

一.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基本概念

  1.关于信息战的定义

  信息战的概念最初是1984年由美国空军提出来的。使用“信息战”这个名称是出现在1992年发布的美国国防部长命令之中。

  对于什么是信息战,各国军队在认识上有所差异。1993年,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第30号训令对信息战的作战基本原则作了阐述,并将信息战定义为:“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以取得信息优越地位为目的,并以破坏敌方信息和信息系统、保护本国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方式所采取的行动。”美陆军部1996年8&127;月颁发的《FM100-6信息战》条令称,信息战是“在军事信息环境中,通过信息采集、&127;处理等手段并根据信息采取行动来加强己方部队力量,保护己方部队的能力,以便在各种情况下实施胜敌一筹的、不间断的军事行动。”美国防大学塞尔姜中将认为:“信息战是以夺取决定性军事优势为目的,以实施信息管理和使用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的手段。”美国防部在1995财年《国防报告》中则提出,“信息战就是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与C4I对抗,情报系统保密与保密对抗,以及情报的集成和一体化。”

  2.关于信息战的实质

  信息战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它的实质是什么,西方军事理论家已开始进行研究,他们之中许多人认为,信息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用手段,通过最终攻击敌方的认识与信息,来迫使敌方放弃对抗意愿,从而结束对抗,停止作战。敌方停止作战可能出于下述原因:已无法控制战场上的部队;部队士气低落,无心再战;了解到主力已被消灭;认识到再战斗下去的结果,不如停止战斗好。信息攻击的目的就是,使敌方收到能促其停止战斗的足够信息。

  3.关于信息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信息战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活动,它由信息获取、使用、防护、利用、拒止和管理等6项要素构成。

  信息获取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得到需要的信息。

  信息使用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核实,再将经过核实的相关信息用于充实、修正“共用情况态势图”。

  要进行信息防护,首先必须分析己方易受敌方信息攻击的弱点,尔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利用敌信息系统通常是指,在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使用敌信息系统的数据或通信设备。

  信息拒止是指不让敌方得到或利用信息,其主要手段是信息攻击和指挥控制攻击。指挥控制攻击旨在通过影响、破坏和摧毁敌信息系统,使敌得不到所需信息,使敌无法对其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

  信息管理包括:管理电磁频谱;确定使用的手段与系统;确保各节点和各部队之间信息畅通;解决用不同手段获取的信息之间的差异。

  4.美军已研制出并已装备其部队的信息、电子武器

  第一类信息、电子武器是用来能够破坏敌方政府、军队和重要经济部门赖以发挥作用的信息系统的各种信息软件,它们包括形形色色特制的计算机病毒、“逻辑炸弹”、“间谍程序”及其变种“特洛伊木马”等智能软件杀手。这些智能化软件杀手可以由国际互联网络进入,并埋设在敌国战略要害机构的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里,一旦需要便可遥控这些智能杀手实施毁灭性打击。

  第二类信息、电子武器是用来可以引起敌方强烈的心理反应而对其行为加以控制的各种信息手段。例如,一种被称之为“666”的病毒,&127;它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心理、生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三类信息、电子武器是用来使敌方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失灵的无线电电子镇压手段。例如,通过发射或辐射电磁波、强声波、红外光、激光等无线电信号破坏或干扰敌方电子、信息装备正常工作等。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制一种电脑病毒枪,此枪可对飞机坦克、舰艇、导弹等军事装备发射带病毒的电磁波信号,使其内部的电脑程序错乱或自行删除,从而无法正常工作而导致丧失其战斗力。

二.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的重要性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软兵器和软硬一体化作战方式,对海上舰艇编队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信息对抗成为作战成败的决定因素。由于在现代海战中武器装备系统是在激烈复杂的电子信息环境中使用的,所以不仅要注重提高海上舰艇编队的机动性和火力,而且尤其要提高编队的打击精度和电子、信息对抗能力,即既要发展海上舰艇编队C3I系统,又要发展作为软兵器的电子、信息战武器。信息战、电子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提高。海上战场处在浩瀚纷繁的电磁、信息环境中,在作战中自始自终地须对来自海、陆、空、天、电磁频谱的信息进行反复、持续的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压制反压制的斗争。编队信息战已成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尤其是在海上舰艇编队中,编队信息战、电子战不仅能造成某一武器失效,而且还能造成一个局部战局乃至全局的被动和失败。信息战虽不能直接地杀伤、摧毁敌方人员和武器,但可以使敌方的神经中枢麻痹、瘫痪,其作战效果远远超过了仅仅使用硬武器的作战效果,于是夺取和保持编队的信息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只有软兵器和硬武器紧密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海上舰艇编队的整体作战威力。

  信息战在现代化的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已为历次现代化战争所证明,如:1991年1月17日到1991年2月28日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是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高技术战争,美军的信息战、&127;电子战进行得十分成功。&127;战前美军动用了12种50多颗军用卫星和设在别国的地面侦察飞机系统以及空中的数十架无人驾驶间谍侦察飞机、电子侦察飞机、空中预警机,进行全面的大规模情报侦察,查明了伊军的战略目标、雷达设施、防空体系和作战指挥系统的部署及各种电磁参数和特性。空袭前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电磁干扰攻击,&127;而且采用了随队和远距离的支援干扰,并且大量使用了高命中率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致使伊军的雷达迷盲、通讯中断、武器失控,整个防空体系和作战指挥系统全面陷入瘫痪。

  海湾战争以信息战、电子战为主导,又贯彻始终,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极其轻微的损失赢得了巨大的胜利。伊军由于信息战、电子战方面的劣势,虽有百万兵力和庞大的武器装备,但在美军强大的信息攻势、电子攻势和狂轰滥炸面前一筹莫展,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最终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海湾战争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电子战、信息战产品的开发、应用,世界电子战、信息战产品呈现一派生机。其中尤以美国搞得最好,品种多、数量多、技术先进。舰载先进的电子产品有:AN/SLQ-32系列综合电子战系统和AN/SLQ-54型电子战综合系统等。

三.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中使用的信息武器

  1.软武器

  海上舰艇编队中的电子战以反导防御作战为使命,作为海上作战的一种“软”武器对付雷达、通信、导航、引信及海上舰载的电磁设备。现代电子战的作战对象是雷达、掠海飞行反舰导弹和C3I系统,是整个电磁频谱如激光、红外、&127;高能粒子束、大功率微波射束等光电高能杀伤武器的对抗。尤其是在海上舰艇编队中,编队电子战不仅能造成某一武器失效,而且还能造成一个局部战局乃至全局的被动和失效。电子战虽不能直接地杀伤、摧毁敌方人员和武器,但可以使敌方的神经中枢麻痹、瘫痪,其作战效果远远超过了仅仅使用硬武器的作战效果。因此,夺取和保持编队的电子优势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电子战的三个组成部分:1)电子进攻,即利用电磁频谱的直接能量打击敌人的战斗能力。它有两种,一种是非破坏性活动,像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另一种是破坏性活动,如反辐射导弹和直接能量武器;2)电子防御是防卫式的,在敌方使用电子战时,保护我方的战斗能力;3)电子支援,是为了在电子战中和其它战术活动(如躲避威胁、瞄准和寻的等)中迅速作出威胁估计而监视整个电磁频谱。

  2.软、硬一体化武器

  海上舰艇编队不仅具有强大的硬武器系统,其中包括导弹和核武器等,而且它们都广泛地应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子线路和设备。倘若在硬武器中的电子线路一旦出了故障,这些硬武器也随之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只有软武器和硬武器紧密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海上舰艇编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21世纪的海战将使用软、硬一体化的武器系统。这种武器系统在高性能计算机控制下,依靠微电子、红外、激光、声音等高技术的支持,各程式的精确制导武器不断地装备到舰艇、飞机等各种作战平台上,普遍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和全方位的攻击能力。

  海湾战争中出现的电子战、导弹战、空袭战、空降战、坦克战、海上封锁战、两栖登陆战等,是大量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必然产物,标志着作战方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软、硬一体化的新战法运用,是海湾战争双方有强弱之分,使战争结局出现“一边倒”的重要原因。

  软硬一体化武器将采用计算机对抗、光电对抗、电子对抗、精确制导等技术。

  (1)计算机对抗

--直接参与战争,将传统的武器数字化,起到硬打击作用。

  a.实现武器制导精确化

  火炮和导弹火控系统中的探测设备,如:雷达、声纳、电子对抗装置等,这些模拟装置可以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将进来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进行自动探测、目标分类以及自动跟踪,从而准确地引导武器攻击。在海湾战争中的战斧和斯拉姆巡航导弹,就是在制导计算机辅助下的地型匹配系统引导下才得以实现点穴式打击的。

  b.简化操作,加快对数据的处理,提高反应能力。

  在信息战中少不了的C3I系统,就是一个以中心计算机和各种人机对话装置(通常是显控台)为核心,通过通信网络,与各部分(各地域)相关的信息终端相联系,所组成的实施指挥控制的“人--机”系统。自动化指挥系统的终端用于收集和显示信息,发出警报;中心计算机是自动化系统的大脑,各种信息汇集存储于数据库中,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向指挥员提供材料和结果,并通过自动化系统下达指挥信息;由于数字计算机又是优良的通信工具,和专门的通信设备直接联接,能检测和纠正信息错误,又可作为控制器和多路复合器同时进行多个设备不同步通信。所以,通过计算机间的数据链可使中心指挥系统与舰船、飞机的某些传感器、武器系统进行数字式联接,起传递情报、相互沟通的作用。最能体现计算机硬打击的是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无人侦察车--“机器人士兵”,指挥人员可通过监视器和各种传感器对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用鼠标和键盘指挥战车做战术动作,对地面和低空运动的目标实施攻击。

  --间接参与战争,起到软打击作用

  未来信息战软打击对象仍以军事设施为主,不过不再以作战人员和看得见的军事设施为主要打击对象,而是攻击指挥系统、通信网络、军事数据库等军事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无声”杀伤,目标不再是消灭敌人和摧毁敌方国家而是打击敌人发动和实施攻击的能力。实现软打击有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病毒炸弹(信息炸弹)摧毁指挥系统、信息中心数据库的运行程序。&127;主要途径包括:a)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潜入;b)通过敌方的盲目购买、复制外国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之机,更换某些部件或修改某些软件程序,设置计算机病毒炸弹以备战时使用;c)通过维修和诊断程序时偷偷植入;d)通过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等输入。

  2)直接侵入指挥系统和信息中心数据库,散布假消息、发布错命令,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使敌人决策失误,扰乱敌方战时军事指挥的正常运行。

  --攻击性措施

  .软件攻击手段

  a.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是一种依附在各种计算机程序中的一段具有破坏性、能自我繁衍的有害程序。它通过软盘、终端或其它方式进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引起单机、整个系统或网络运行紊乱,甚至瘫痪。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会修改其它程序)、潜伏性、隐蔽性和破坏性四大特点,而且传染不分国界,其种类已多达5000余种。正因为其存在于各种计算机为基础的环境中,所以可以利用这类程序作为信息战的攻击手段。通过国际计算机网络、特殊通信系统或其它秘密手段,将计算机病毒渗入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和数据库,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或使整个系统瘫痪。1988年11月的“莫里斯病毒”袭击事件,这种病毒传染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震惊了信息科技界。

  b.“蠕虫程序”(Worms)是一段独立程序,&127;通过爆炸性的自我复制方式从网络上一台计算机扩散到另一台计算机。和计算机病毒不同之处是“蠕虫程序”不修改其它程序,但它可以有效执行破坏系统数据的使命。

  c.“特洛依木马”程序(Trojan Horses)&127;是隐蔽在计算机程序里面并具有伪装功能的一段程序代码。通常用来伪装计算机病毒或“蠕虫”程序。它可以秘密接近敌信息资源,引起系统混乱。“特洛依木马”程序还可以伪装成某种与安全有关的工具,秘密接近敌信息资源,以获取有关情报。例如,可以伪装成象分析网络安全性的管理工具SATAN。SATAN检查UNIX系统安全性漏洞,可以在INTERNET网上免费使用。如果有人编辑这段程序,使它把发现的网络安全性漏洞以电子邮件报文形式送回来,就能了解更多有关易受损漏洞和服务器的信息。

  d.逻辑炸弹(Logic Bombs)&127;是由计算机系统开发者或程序员按一系列特定的条件设计、蓄意埋置在系统内部的一段特定程序或程序代码,也是“特洛依木马”的一种类型。在一定条件(特定指令或特定日期和时间)触发下,它可以释放病毒、蠕虫或其它系统攻击,造成系统混乱。

  e.陷井门(Trap Doors)又称后门(Back Doors),是计算机系统设计者预先在系统中构造的一种机构,其作用是使设计者能越过正常的系统保护,提供一种可潜入系统的方法。例如,美国制造商在加密芯片上设置“后门”,可让联邦调查局很容易解密这种芯片所加密的数据内容。

  .芯片捣鬼活动

  “芯片捣鬼”(Chipping)是指蓄意修改、更动、设计或使用集成电路芯片的活动。在当今包括多达数百万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芯片上,芯片制造商可以按某些要求轻易地加入一些正常使用料想不到的易损功能或某些特殊作用的功能。例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使芯片失效,或者在接收到特定频率的信号后自毁,或者运行后发送可识别其准确位置的无线电信号等。一个关键芯片的小故障足以引起整个系统停止运转。可以预想,有朝一日美军要对购买美国武器的客户(盟国或敌国)使坏,只需秘密地对武器系统中少许集成电路芯片做手脚,是既省力、省钱又有效的措施。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

  研制中的电磁脉冲炸弹,又称微波炸弹,它使用的能源是炸药的爆炸能,由爆炸能驱动高能磁通量压缩发生器,将爆炸能转换为高压脉冲电磁能,其强大的电磁能量可以干扰和破坏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破坏武器系统电子部件。据报道,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了试验性的微波炸弹,由“战斧”巡航导弹携带发射。英国已研制出一种由飞机或导弹发射的微波炸弹,它在空中爆炸后释放出强大的电磁脉冲,能摧毁一特定区域内武器系统的电子部件和计算机电路,而不杀伤人员。微波炸弹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需要先进的运载工具,使用受限,成本高。

  另一种研制中的电磁脉冲武器称作强力(或超级)干扰机,它的有效辐射功率可以比现有电子干扰机高3-6个数量级,作用距离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127;它发射出的强大微波束照射电子目标时,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轻者使系统过载停机,重者使系统硬件烧坏。针对的电子目标可以是建筑物内的大型计算机、整个计算机网络或武器系统的电子部件。

  .微米/纳米机器人和芯片细菌

  微米/纳米机器人和芯片细菌(Micro/Nano Machines and Microbes)&127;具有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它们不象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计算机软件,而是攻击计算机硬件。

  微米/纳米机器人是一些外形似黄蜂、苍蝇的会飞、会爬的微米/纳米系统,可秘密部署到敌人信息系统或武器系统附近。它们有的可以通过插口钻进计算机,破坏电子电路工作,有的可以是微型传感器,用来获取敌方信息。芯片细菌是经过特殊培育的、能毁坏硬件的一种微生物,它们象吞噬垃圾和石油废料的微生物一样,嗜食硅集成电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进入计算机,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

  .运用“黑客”手段,攻击敌信息系统

  计算机“黑客”(Hacker)是一批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会对加密程序进行解密、窃取或破坏信息,以此作为业余爱好或半职业、职业手段的人。据有关数据表明,“黑客”的闯入已对军事计算机系统构成威胁,有造成“灾难性破坏”的危险。既然“黑客”入侵军事计算机系统如此易如反掌,那么运用“黑客”手段攻击敌信息系统也会收到同样效果。

  --防御性措施

  计算机防御是计算机反侦察、反干扰、反病毒、反摧毁的综合作战。归根到底是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问题。具体措施有:a)密码技术;b)鉴别技术;c)访问控制;d)口令控制技术;e)防火墙技术;f)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g)信息泄漏防护技术;h)计算机网络安全薄弱环节检测技术;i)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等。

  以下是对计算机防御的一些建议:

  计算机及其网络维系国家安全,而我国计算机及其网络存在严重易损性问题,例如1)现有绝大多数军用通用计算机(包括软件)是进口的,少数自行设计的车载机、舰载机基本是仿制的(有的采用国外整块模块)。弹载、星载、机载机的嵌入计算机虽属自行设计,但CPU和存储器等主要芯片是进口的;2)C3I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产品主要是从美国采购的,安全技术跟不上;3)建设中的我军信息基础设施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没有可靠、完善的安全性设计,几乎没考虑对抗信息战攻击。因此,当前应在全面评估我军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易损性和受威胁状况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应急措施。从长远看,应把微电子产品、计算机、通信及其安全体系摆到战略层次上加以考虑,一方面逐步实现其国产化,提高自主开发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安全保密技术和建设我国独立的网络系统。

(2) 光电和电子对抗

  目前,美国防部和三军都在实施威胁告警和欺骗对抗技术的研究计划。陆军准备把三军联合机载电子战计划中开发出的这两类技术用于坦克装甲车辆的自防御;海军也在从事来袭导弹告警和欺骗对抗的综合研究,并把这两项对抗技术作为其先进的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一部分;空军正在实施红外对抗硬件的试验。

  --导弹临近告警技术领域

  导弹临近告警系统是电子战装备的关键单元,它是用于尽早地探测到导弹的发射,从而使武器系统有足够时间采取对抗措施,或警告飞行员实施规避动作。

  1.主要研究项目

  1)激光告警技术。美海、空军正在开发能够探测和鉴别激光制导导弹的激光接收技术,其中包括采用不同波段的红外和紫外线进行探测。

  2)通用导弹告警系统。用于探测来袭防空导弹并采取对抗措施。此系统采用先进的红外和紫外线技术,还增加了雷达告警接收机。它能探测雷达制导和光电制导导弹的发射。

2.重点开发的技术

包括开发高分辨率紫外线传感器、利用特征空间和神经网络对导弹进行识别、主动红外激光探测、探测器阵列上的高速处理器以及低成本的滤光片等技术。

  3.其它导弹告警技术

  包括电子可调谐的红外波长滤光片技术、按照拦截时间采用主动探测的技术、建立红外羽烟信号特征模型、提高红外导弹告警传感器中的杂波下能见度以及多色红外焦平面阵列。另外,由于告警系统将与撒布器和非致冷的、虚警概率低的、到达角精度小于5°的探测器综合使用,&127;还必须开发温度稳定的红外和紫外线滤光技术。

  --红外对抗技术领域

  1.主要研究项目

  1)先进的威胁红外对抗系统。目前,美陆军正在着手该系统的小型化工作。该系统将采用多波段固体激光装置来代替现用的弧光灯作为干扰发射源,可使原来的工作波段1和2扩展到1-2、2-3和3-5微米。

  2)舰载红外对抗系统。美海军正在对其确定高峰值功率、短激光脉冲的干扰效果以及对付成像导弹的导引头进行研究。

  3)激光干扰系统。美国已着手开发供红外对抗用的固体二极管泵浦激光器。

  4)红外自卫欺骗技术。

  5)成像导引头的对抗。

  6)实验性焦平面阵列。

  7)激光脉冲干扰技术。该研究计划包括评估激光干扰机对红外制导的地对空导弹的干扰效果,并采用实际的导弹引导头和光学装置,由计算机根据飞行表生成的发射时间进行闭环仿真试验。

  --射频对抗技术领域

  1.射频欺骗技术。目前美正在设计拖曳式诱饵系统。此系统将发射干扰信号,以诱骗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偏离目标方向。

  2.射频干扰技术。包括开发模块化微波功率干扰发射机子系统。

  3.综合射频对抗系统。融补充和协同干扰以及欺骗技术于一体,通过利用微波和毫米波发射信号,能提供综合的被动和主动战斗威胁的识别和目标捕获指示。

  4.机载自卫干扰机。

  --光电和电子对抗发展趋势

  1.光电和电子对抗协调发展,互为补充。光电对抗是电子对抗技术向光波波段的延伸,在现代战场上军用电子装备和光电装备往往同时使用,互为补充。光电告警和雷达告警相结合、烟幕与干扰箔条相结合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2.武器平台与电子战系统一体化。美军正着手电子战和信号情报系统与各种武器平台综合的研究工作,以加强武器平台的自防御能力。

  3.为提高各军种在密集的多频谱环境中的威胁告警能力,美正用高新技术改进电子战装备。这些技术包括光纤网络、超高速集成电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天线以及高温超导体部件等。

  (3)精确制导

  制导武器具有“发射后不管”、“指到哪打到哪”智能化能力以及对多目标的攻击能力。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取决于它本身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所以电子对抗的发展趋势也必然促进制导与反制导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过的,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武器制导精确化。又如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大量地使用各种精确制导武器,摧毁了伊拉克的各种战略要地及设施,这其中精确制导武器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国外正在研制的第二代精确制导炮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全天候作战能力。这类武器大都采用了毫米波制导、红外热成像制导和毫米波/&127;红外热成像复合制导技术。英、法、意等国开发了各种口径的航用制导炮弹。如法国100mm&127;航用红外制导炮弹,用于防空和反导。英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了76mm舰用弹道修正弹,用于对付掠海面飞行和高空飞行的反舰导弹。

四.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的作战模式

  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的主要作战形式为电子战。21世纪编队电子战将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将与陆、海、空、天共同构成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五维的作战系统,其作战形式为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欺骗与反欺骗、压制与反压制、摧毁与反摧毁等。21世纪信息战的突出特征是以软武器为主、硬武器为辅、软硬武器一体化为手段,从而实现海上舰艇编队的作战任务。

  海上舰艇编队信息战、电子战的系统结构是以编队指挥中心为核心,把编成的空中、水面、岸基、水下等各平台上的电子战系统,以网络的形式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以满足海上舰艇编队攻防层次的需求,其作战模式是:

  1.电子情报侦察

  电子情报侦察,即是利用电子侦察设备截获并搜集敌方各种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或声信号,经处理和分析后,根据辐射源信号的特征参数和空间参数,确定其类型、数量、功能位置及变化,为对敌斗争和电子对抗决策提供军事情报。敌我双方的对抗形式主要集中表现在侦察与反侦察、欺骗与反欺骗方面。可见,一方面隐蔽、封锁本编队的信息或迷盲敌人,使敌人得不到本编队的信息或者得到虚假信息;另一方面刺探并占有敌方编队的信息。这是海上舰艇编队敌、我双方争夺电子情报的核心。为此,海上舰艇编队要取得电子情报的胜利,编队各平台必须配置先进完善的探测器及情报处理系统并使编队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的信息系统,该侦察系统把所获取的电子情报实时地传送到编队指挥中心,由此综合加工处理后再发送给编队各成员舰艇共享。

  由于编队C3I系统和多传感器综合发展和应用的要求,&127;从而产生了数据融合技术及其数据融合系统,它可以把从各传感器和其它方面获得的信息用数据处理技术迅速准确地完成自动汇总和合成,所以数据融合系统又是电子战、信息战乃至整个编队作战系统的关键部分。数据融合系统对目标环境观测范围广,发现概率高,搜索精度高,它极大地提高了对目标的识别和探测能力,使编队指挥员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完整的目标环境态势,提高了指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此,人们把数据融合系统视为舰艇编队作战系统的效能倍增器,&127;诸如具有数据融合功能的ACDS(Advanced Combat Direction System)系统、已批量安装于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两栖攻击舰。

  2.电子进攻

  舰艇编队根据编队电子情报侦察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所实施的电子进攻,即编队对环境目标实施有效的干扰。这种编队电子战作战模式是借助于电子干扰飞机和支援干扰的舰艇施放强大的雷达干扰、通讯干扰、水声干扰、光电干扰和计算机病毒干扰等来阻碍、削弱和破坏敌方海、空和陆基的探测系统、通讯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及其整个作战系统。编队在实施电子进攻时,编队中各平台上的电子干扰系统必须在编队指挥中心集中统一指挥下协同作战,这样才能确保本编队中各编成舰艇的安全。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涌现出许多新电子进攻武器,如:短时间内大量自我复制的蠕虫;能引爆、激活病毒机制的逻辑炸弹;能悄悄地调动数据或造成死机的陷门;使无法查明软件的预设故障的程序搅糊器;破译口令和数组分组的探测软件;遥控引爆芯片或改变连线等的故障Chipping,吞噬硅片的微生物;影响编队指挥员和操作员正常思维和行为的电波辐射以及高能/定向能武器等。&127;其中以计算机病毒攻击威力最大,破坏性最大,它专门打击破坏环境目标的中枢神经、编队C3I系统及其各级分系统,使其信息数据混乱、指挥控制失灵,&127;其攻击威力之大是其它电子进攻武器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目前已发现有2351种计算机病毒,而且还在继续快速地滋生。其次是通讯干扰。因为一旦通讯系统发生了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舰艇编队的作战能力。

  3.电子防御

  所谓电子防御是指为了消除或削弱敌方的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及反辐射摧毁的效能,以保证己方(编队)的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所采取的战术技术措施。电子防御是编队电子战的一种重要作战模式,据实战统计,没有装备电子战系统的水面舰艇和作战飞机被导弹击中的概率为装备有电子战系统的舰艇和飞机的3倍。&127;装有自卫干扰系统的轰炸机生存率可达70-95%,反之不超过25%,&127;由此可见电子防御战的重要性。

  编队电子防御的技术措施和电子防御有:信息环境安全、信息设施防护、防电磁辐射、Tempest、网络安全设计、网络的安全使用和告警、计算机防病毒卡、&127;杀计算机病毒卡、用户识别、审计跟踪、数据加密、安全密钥管理、数字签字、标准保密信息卡、光学加密、辐射探测器、网络安全监护、信息犯罪侦查和惩罚、反情报、反欺骗、反干扰、反压制、反摧毁、隐身载体(导弹、飞机、舰艇等)及抗低空突防等。海上舰艇编队电子防御不仅担负着保护本编队的硬件平台的使命,而且还肩负着对抗敌方的电磁频谱体系的任务,其目的在于提高编队在作战中的生存力。海上舰艇编队电子战的实质是敌我双方为争夺海空电磁频谱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而展开的一场关于战局胜负的殊死斗争。电子侦察是编队电子战的基础,电子攻击是编队电子战实施突防的武器,电子防御是编队电子战扼守海战场的屏障。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公司信息







该企业最新技术
在线客服

18682042306

© 2008-2023 运营商: 湛江市东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国防科技网 www.81tech.com 广东通信管理局备案:粤ICP备2023038372号-2
全国公安机关 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不良举报 文明转播